欢迎访问西途户外网~如果喜欢就收藏起来吧!
当前位置首页 > 景点攻略> 正文

这座水井堪称是我国人民创造出来的奇迹

2019-06-30 11:14:18 本文编辑:Angel 景点攻略

吐鲁番,热和葡萄两个印象深深的烙在了全国人们的心中。这样一个地处西北新疆腹地的城市有着典型新疆城市的特色。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“坎儿井”主要就分布在吐鲁番。这项工程,规模浩大,造时漫长,费时费力。但是居住于此的人民却不得不这么做,吐鲁番环境也极其适合坎儿井。这是为什么呢?

null

先来说说坎儿井的修建必要性吧

1.  极热,风大,地表干燥

吐鲁番地处一个狭长的山谷中,四面环山。因为城市处于沙漠气候带,这里年均降水量仅16.4毫米,一个小指头都没不了。降水量奇少的同时,这里有着傲人的光照时长,全年3200小时,比内地多了1000多小时。炎炎夏日40度高温已让内地的人们蛰居不出了。但是在吐鲁番40度实在不够看,这里最高气温记录是82.3度。身处此处,能真正体会到热锅上的蚂蚁的感受了。这还不算完,因为地处山谷,吐鲁番常年大风,故有“火洲”、“风库”之称。在这种极端天气下,地表水很快就被蒸发了。那么人们用水,就成了大问题

2.  雪山环抱

吐鲁番这样一个极度燥热,极度缺水的地方。让人难以想象的是,它的周围肉眼可见的是皑皑的雪山,这是一个多么让人矛盾的世界。自己感受到的是干渴和酷热,眼前确实一番清凉世界。雪山上有着大量的冰雪,每年夏天来临,积雪融化,大量甘甜的雪水顺着山坡流淌下来。很快,雪水在燥热干旱的环境中蒸发殆尽或渗入地下。

3.  极大的地势差距。

在吐鲁番盆地的底部有一湖泊叫做

艾丁湖,低于海平面155米是世界上第二低地

。从盆底往山上进发,海拔迅速提高。正是这陡峭的地势变化,使得坎儿井能以引高山雪水到盆地来。

null

4.  土壤

吐鲁番的土壤粘度很大,在其中挖凿洞穴几乎不会出现坍塌的情况,这也为坎儿井的建造提供了有力的土壤条件。

5.  经济发展和生活

这是坎儿井被建造的最原始的驱动力了。因为日照充足,所以这里的瓜果蔬菜和农作物长势极好。远销海内外的葡萄,哈密瓜就是其中代表。正因为经济需求的驱动,才使得勤劳的人们不断探索水源的解决方法。

null

坎儿井结构和概况

京杭大运河,万里长城和坎儿井并成为“中国古代三大工程”。大运河和长城都是当时君主们倾尽全国之力建造的。然而坎儿井是新疆人民在没有任何帮助情况下创造的奇迹。光在吐鲁番地区就有上千条坎儿井,总长度5000多公里。这种长度足以横跨整个中国。吐鲁番地区大大小小分布着数千条坎儿井,短的1公里左右,长的将近25公里。可以说吐鲁番地区厚厚的土壤下遍布着纵横交错的渠道。

null

坎儿井主要是由竖井、地下渠道、地面渠道和“涝坝”(小型蓄水池)四部分组成。很多人搞不清楚坎儿井的供水原理。其实你可以把这个工程想想成一个地下导管。这根导管可以把雪山附近的地下水导入到山谷的来。整个过程都是在地下进行的,所以不用担心大风和高温蒸发掉水。

null

null

null

建造难度

1.  难以想象的规模

我们都知道万里长城很长,建造也很艰辛。但是坎儿井的建造可以说难度更大。因为整个工程都是在地下进行的。不要以为只有几米的深度,最深的竖井有将近90米深,也就是说大多数暗渠都是在地下几十米的深度。打个比方,城市挖地铁,地铁造价一公里几亿,这还是在有现代机械加持下的价格。遥想千年前,古人是如何凭借顽强的毅力在地下几十米挖出了5000公里的隧道呢?难以想象。

null

null

2.  没有指南针,如何精准定位?

在坎儿井建造的年代,指南针还没有被发明出来。新疆的先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精准的定位竖井呢,又是如何让暗渠始终平行于陡然变化的地表呢?其实智慧的劳动人民仅仅用一盏灯,几个掉线就做到了这一点。在这里不赘述了,有兴趣可以搜索看看。

3.  恶劣的地下挖掘环境

吐鲁番地区多粘土,这种土十分适合打洞。但是对于挖掘者来说却是噩梦。因为粘土坚硬而又不容易松动,想在这样的土壤挖掘,是要付出加倍的劳力的。在地下几十米深处作业,古代又没有任何机械通风设备,瘴气又是一大难点,它夺走了很多挖掘者的生命。

null

然而最让人胆寒的却来自于那不起眼仅没膝盖的雪水。因为坎儿井的水来源于雪山融雪,所以尽管地表温度50,坎儿井的水却接近0度。为了减少暗渠的工程量,设计的时候只考虑让水自由通过,没有考虑挖出多余的工程作业区域。所以当时的人们,几乎都是全程跪在0度的冰水中挖掘的。有时候一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,人上来的时候可以说冷如冰块了。据统计,参与挖掘坎儿井的人,几乎没有活超过30岁的。

null

导游轻描淡写的介绍,却带给人很大的震撼。如此宏大的工程,这样恶劣的作业环境,人们却也前仆后继的加入其中。在古代一旦决定去挖坎儿井,也就预示着这个人已经没有未来了。但是中国劳动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,对于磨难的忍耐力实在令人敬佩。一代又一代的坎儿井人在这个本是不毛之地的沙漠,延续着生命的奇迹。

版权保护: 本文由 西途户外 原创,转载请保留链接: /zyou/201906/272.html

猜你喜欢

博客主人萌萌哒
男,单身,无聊上班族,闲着没事喜欢旅游,自驾游,资深驴友,和我一起游遍全中国吧。
  • 211 文章总数
  • 201访问次数
  • 2644建站天数